文/趙珮玲

~~民歌除了有動人的曲之外還得要搭配上能觸動人心的詞兩相輔佐才能成為一首成功的歌曲。在民國六十三年由民歌手楊弦首先將余光中的詩作<鄉愁四韻>譜成歌曲,此後陸陸續續有人追隨他的腳步將新詩帶入歌謠中,在當時形成一股風潮,當時臺灣著名的詩人如余光中、鄭愁予、席幕蓉、亞弦、白萩、三毛及二十年代的徐志摩等等……他們的詩集作品是最常被人用來編成歌曲的。再下面將為各位介紹幾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新詩民歌~~


徐志摩:
~~~偶然~~~
作曲人:陳秋霞
演唱者:張清芳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 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了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 再別康橋 ~~~~
作曲人:李達濤
演唱者:范廣慧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灩影 在我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沈澱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爛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蕭 夏蟲也為我沈默 沈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這兩首民歌的詞來自於徐志摩的詩,是大家最熟悉且傳唱度也最高的作品,堪稱新詩入樂的代表作。大部份的人對於徐志摩的這兩首詩都不陌生,因此當作曲者把這兩首詩譜上曲時,會讓人更容易對其作品產生興趣且造成極深的印象。一首詩可以被來拿來譜上曲,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詩的韻律、節奏感要非常強烈,另外有一點是詩人或詩本身的名氣也要夠高才行。徐志摩是個非常感性的詩人,他擁有極度渴望自由的靈魂因此他的作品充滿了他個人特有的獨特風格,灑脫不羈的氣息蘊藏在他的字裡行間,詩和歌的相遇在此激盪出了新的火花。

三毛:
~~橄欖樹~~
作曲人:李泰祥
演唱者:齊豫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流浪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 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
為了寬闊的草原 流浪遠方流浪
還有還有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流浪
為了我 夢中的橄欖樹

*這首歌被許多人翻唱過,近期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孫燕姿、費翔都曾把這首歌重新編曲演唱過,然而最早的演唱者齊豫在1979年就以其空靈的歌聲和獨特的個人風格將這首歌曲的精神詮釋的淋漓盡緻再加上李泰祥的編曲豐富了這首詞也讓人從中得到一種新的體認和感覺,可說是成功的將歌聲藝術與文字藝術作一次最完美的結合,在當時一推出即受到廣大的迴響。三毛這首詞感動也引起了許多人心中的共鳴,流浪遠方追尋自己心中的橄欖樹。詞曲與歌聲呈現的完美結合—橄欖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ky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